一直想在 b 站做视频,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我的内容。前晚我终于想到一件适合我作为主业,而且我也无比擅长的事情。想到时我很兴奋,我终于可以着手去做了,只要我先研究透屏幕录制和录音的软件。
但是很快我发现,我很抗拒去研究这些。并不是因为事实上很难或者不好下手,单纯就是我抗拒。我可以在发微博需要动图的情况下,随意地研究半天的 gif 录制软件。但是现在一想到让我去研究这些,我就本能地感到厌倦、疲惫。我不知道为什么。
又是在一次 restroom 沉思,我又问自己为什么抗拒,我感受自己的内心,最终它给了我一个答案。它说,我不是自愿的。我不是自愿的去做这些,并从中感受到快乐。当我哪怕只是为了发个微博动图,而去网海搜寻出 “最趁” 的那一款 gif 工具的时候,只是随手而为,我没有压力和沉重。
而现在同样让我搜寻工具,我面前感受到一种难以言明的胁迫感,我不是带着 enjoy 的心态做这些,甚至不说 enjoy,我感受到了不安全。我是为了使它成为一项工作,为了让自己最终因此获得收益。这不是我做事情最想得到的东西,至少不是出发点。更重要的是,我觉得我是被迫的,压力来自四面八方:收入、没有好工作的羞耻感、女友眼中的不上进、父母对我未来的担忧。
我心中最好的状态,是我可以不为了现实的回报而做我想做的事情,仅仅是因为单纯的喜爱。而当我因为这些压力不得不被迫营业,时时刻刻我都有妥协的失败感,可不这么做,我更不知道如何能 “赢”。
这个想法突然让我感觉似曾相识,我突然想起来最近看的《非暴力沟通》,其中有一段描写的正是我现在这个状态:
还有一次,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。一位老师说道:“我讨厌评级。这样做不仅没用,而且学生会很紧张。但我不得不评级。因为这是学区政策。” 此前,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。我建议这位老师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:“我选择评级。因为我想……”。她脱口而出:“我选择评级。因为我想保住工作。” 她赶紧补充了一句:“我不喜欢这样说。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 我回答说:“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。”
最近我有一个理论,每个人都要学会骗自己。因为所有有益的事情都是反人性的,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,每个人都知道不仅正确而且绝对正确,但是鲜有人能从中得到乐趣。现在给你一块糖,或者一小时后给你五块糖,绝大多数小孩也克服不了立刻满足的诱惑。
这两天我习惯了每天早睡早起,自然得反而纳闷以前为什么没有做到,我把我解决失眠的心得发在网上,有人问我,怎么样能做到想睡觉。我不禁莞尔,这不就是我没解决失眠时会问的问题吗,现在我知道答案很简单,就是骗自己,骗自己想睡觉,用一切办法骗自己想睡觉。
就像健身时,动作找不到发力感觉怎么办,你先骗自己能找到感觉,用身体去感受,慢慢的你神奇地发现,自己真的能找到感觉。
看书学习写作业,人人都觉得枯燥,但是有人会说它很有趣,你说他不是骗自己吗。就像大二时,我一个美院的学生,每天最喜欢做的就是读语法书,室友都说我疯了。我真心觉得很好看。最近重读,还是觉得书写的不错,但是再难获得当初一头扎进去的沉迷了。你说我当时没有骗自己吗,现在想想,我骗了,而且穷尽各种方法。我看别人学英语的积极经验,看别人学好英语后的人生赢家模样,想象自己也成为那个样子。带着这些心理建设,我翻开了语法书,在它本身写得就很棒的前提下,我成功沉迷语法书了。
套用这个理论,我发现那些高不可攀的天之骄子们,其实擅长骗自己。枯燥但有益的事情,聪明人会想办法从中得到乐趣。无论是在图书馆里夜以继日,夜晚在桌前伏案笔耕不辍,还是在逼仄的四面墙下,静得能听见心跳的孤独的房间里,默默的读书做笔记。这些都是枯燥但有益的,如果你不骗自己去做那些枯燥的事情,你就永远也无法获得那些有益的部分。光鲜亮丽的大人物,人人都曾有默默坐冷板凳的时候。
想到这些,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