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程中感受到快乐

学编程这几天,我体会到一个道理:想要做好一件事,一定要让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。

拿跑步来说,很多人觉得跑步是痛苦的,别说主动跑步,即使是大学阶段,跑步和成绩挂钩,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训练。我以前也一样,每次体测都是不及格。不过现在不同了,我不仅不抗拒跑步,反而三天两头惦记着,天气不好没法跑步我就很失落。

为什么我会经历这样的转变?因为现在跑步让我感到快乐。一件让我烦恼的事情,当我发现它其实能带给我快乐,转变很自然会发生。

为什么我是在学编程的时候,重新体会到了这个道理?其实以前我也尝试学过编程,但学的过程中,我觉得很痛苦。

很早我家就有了电脑,所以我从小就被科技所吸引。不过刚买来电脑的前两年,家里并没联网,我就一直折腾系统本身。我清楚的记得,小学的时候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 C 语言的教程。书里先教语法和概念,再让你做实例。可没学几页,就有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实例,当时课堂里还没学到这部分,我实在看不懂,想着等学校教了我再来学,但后来就忘记了。

看吧,即使是自发的兴趣,可学习过程感受到的困难,一旦让我产生抗拒心理,依然会让我放弃尝试。

这次我是怎么开始学习的呢?这次其实原本我没想去学习编程。是无意中我看到一篇帖子,“有没有推荐的编程 up 主”,好奇,点进去看,意外被一个频道圈粉,然后不知不觉就一章一章地跟着看了好多。

现在我打算花几天时间把这个系列全部看完。

其实我不清楚,这个过程我是不是在学编程呢。以我对自己的了解,当我对一件事有执念的时候,我很在意结果,我会焦虑过程。学习编程,一旦我中间学不会、看不懂,我会不自觉地给自己压力。

恰好我这两天在读一本心理学的书,如果说我最近对自己有了什么认知,那就是,当我已经压力很大、很焦虑的时候,不要自责,不要指望自责会让自己提起动力。人是因为已经有压力才会焦虑,才去拖延,以及用其他不好的习惯去躲避要做的事情。当你自责、焦虑,你又产生了更多的压力,这只会使你离真正该做的事情越来越远。

不自责?遇到问题不严肃对待?还要先想办法快乐?听着就是逃避。这种鸵鸟心态,怎么可能做好事情。其实不然,快乐地做一件事,并不意味着只能取得有限的成绩。

我想起来当初爱上跑步的过程,因为读了一本书,《爱上跑步的 13 周》。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,内容我很认同。然后我跟着实践,之后我第一次惊喜地发现:跑步原来可以不痛苦,甚至可以让我感受到了快乐。严格按照书里的计划执行,13 周后,我跑出了人生第一次 10 公里。

采用了正确的方法,跑步难道变得比以前容易了吗?其实也没有,现在跑一公里所耗费的力气,和从前觉得跑步痛苦的我相比,是同样的力气。同样的一公里,以前跑起来觉得痛苦,现在觉得快乐。以前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能一口气跑 10 公里,现在竟然能够做到。

归纳了一下,当我快乐地做一件事的时候:1. 困难可以被选择性忽视。2. 抵抗挑战的能力变强了。3. 直到瓶颈期之前,有机会在快乐做事的过程打好基础。4. 做事的收获往往不是线性,而是螺旋上升的。遇到瓶颈的时候已经打好基础,足够用所学应对挑战。5. 收获正反馈,不断加强这个正向循环。

我还想起一件事,许多时候我们说,一门学科的启蒙老师,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大。拿英语来说,许多人将自己从小对英语感兴趣,归功于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好老师,培养了自己对英语的热爱,而不是像另外很多偏科的小孩,从小就觉得英语是一件头疼的事情,对英语的最初印象,只有满黑板的天书,和老师喋喋不休的念咒。

当然,每个人义务教育时期漫长的读书生涯里,老师不该是学生对学科偏好的唯一决定因素,自驱力也很重要。但我还是认为,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,是决定学习水平上限极大的影响因素。

说回这次学编程的经历,我决定,就囫囵地学。调整预期:看不懂、学不会,对我来说是正常的。就学就行了,图个乐儿,就先在脑子里搭个框架,不求甚解。当它带给我的快乐,边际效应递减的时候,我可以再去看其他老师的教材,假装从来没学过,换种方法再学一遍。

这次,学不学得会,我不想设目标。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,是更重要的指标。毕竟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,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。

关于背单词的新想法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