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往常一样无所事事地刷微博,时间线中出现的一个ID突然吸引了我的眼球,XX,我记得在头条数码新星创作营群里见到过这个名字,他怎么会出现在我的时间线里,我根本没关注多少人啊?他怎么会出现在别人的转发里,他难道变成大V了?
点开ID一看,原来他一直在做数码博主,主要做视频,已经有4000多个粉丝了。
我心里一股复杂的情绪,当时那个群里,我是最早加V的,也看过同期其他同学的创作,自认为是最出众的。没想到如今自己百十个粉丝的头条号都长草了,却有其他人真的“做出来了”。
我总借口说,微博粉丝难做,头条好得,因为分发系统不同。小白难出头。我总说,我不做视频,因为投入太大,兴趣也不在此。
可现在看到人家的ID,我真的酸了。我自诩聪明,可没有一件事踏踏实实做下来过,要么畏难要么耐不住,最后困在原地,找不到出路。可我眼中资质一般的人,就一直做,却做出来了。
我真该审视一下自己的耐心,非常严肃的看待“专注力”这三个字了。
专注力是什么,应该就是就着一件事持续思考的能力吧,刚才看群聊,xx说一篇xx文章他一年内看了500遍,我从未做过类似的事。无论是书、电影、文章,即使我觉得好的,也很少会重复看,更别提这么疯狂的多的次数。
一定是很看重思考、希望自己能对一件事有非常深、非常深的见解,才会这么如饥似渴的重复吧。
我对自己的思考、理解能力,是有信心的,可若提到专注力,我只能苦笑。一件事做到杰出水平,必然是需要艰深的探索,而我对自己的生活现状都无法专注思考,怪不得唯一自得的只有“懂很多”,又都只有粗浅的体会,无一精专。
我没有想到,专注做一件事,对于「做成一件事」,竟然真的如此重要。我说是,我不可能不知道,哪怕初中时代读《读者》,也总有鸡汤文章讲坚持的意义,可我的理解都停留在纸面上。我从没有真正从实际中体会过,专注与否给人带来的差异。
原来所有纸面上的常识,都值得我重新切身感受。
我该从哪里开始,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呢。2021年,要么就不再读、看,任何我过去未曾接触过的作品。也就是说,2021年我只读、看,曾经至少读、看过的作品。
我对新知的迷信,让我对「以前看过的」东西都不屑一顾。尤其是自认为看过一次就榨取了养分,可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看过,不代表懂了。懂了,不代表有了深入的见解。
我内心的懒惰小人儿要辩解:我一开始就没想有深刻的见解啊。现在我没有,有什么奇怪的?
“不,我真的很想有。”